新華社北京6月4日電(記者  葉鋒、杜宇)當前,樓市正在發生新的變化,“針對不同城市情況分類調控,增加中小套型商品房和共有產權住房供應,抑制投機投資性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這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要求的。那麼,共有產權住房會對樓市產生什麼影響呢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隨著共有產權房供應量的逐漸增加,其在改善樓市結構、“對沖”高房價等方面的效應將逐漸凸顯,並將有助於推動房地產調控模式的有效“切換”。
      所謂共有產權住番即居民個人與政府在土地出讓初期,便明確供應對象、供應價格和戶型等條件,政府以讓渡部分土地出讓金等方式,按比例與購房個人共同擁有住房產權。
      以北京市為例,去年下半年北京推出2萬套共有產權性質的自住型商品番今年將供應5萬套,占全年商品房銷售的50%左右,可大大改變住房供給結構,同時,自住型商品房價格比周邊市場價低30%左右,將對今年北京市場房價起到較大的緩衝作用。
      不少業內人士指出,當前北京樓市成交量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自住型商品住房的影響。
      “自住型商品房有利於緩解北京目前的住房矛盾,能夠起到一定平抑房價、穩定預期的作用。”一位房企負責人說。
      這位負責人還表示,自住型商品房等共有產權房的制度設計是對原有經濟適用房制度的補漏,首先通過政府出資明確產權,其次在申購價格上基本與市場價格同步,壓縮非法牟利的空間。
      德佑地產市場分析師趙葆根認為,共有產權房緩解了一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的經濟壓力,保障了其擁有房產的權利,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抑制房價上漲。另外,作為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的一部分,共有產權房體現了社會公平性。
      一些研究機構還認為,共有產權房將為轉換房地產調控方式起到積極作用。
      國泰君安證券發佈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房地產調控方式逐漸向市場化方向轉變。其中一個突出表現就是通過增加住宅土地供應、優質房企資本市場融資開閘、共有產權房等多樣化方式,積極增加市場供給能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任興洲認為,共有產權住房的本質是政府住房公共政策在商品住房領域的體現。共有產權住房一方面為居民提供了相對較低價位的普通商品番使其“買得起,住得上”;另一方面,改善和優化了熱點城市商品住房供給結構;共有產權住房還緩解了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房價上漲的壓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平抑房價,疏解高房價的困擾。  (原標題:新聞分析:共有產權住房對樓市影響幾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r56orljn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